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四旬期文告

「天主的正義已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而顯示出來。」(參羅

 三21-22)

親愛的弟兄姊妹:

教會每年都藉著四旬期這機會邀請我們按福音的教導真誠地
 反省自己的生活。今年,我想以保祿的證言:「天主的正義 已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而顯示出來」(參羅三21-22)  作出發點,向各位提供幾點有關「正義」這個廣泛的主題來 作為反省。

───正義:「給每個人他應得的」───


我首先想要思考「正義」這詞彙的意思。根據第三世紀羅馬
 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著名的解釋,「正義」一 般的用法是指「給每個人他應得的」(dare cuique suum)。然而在實際上,這個傳統的定義並未明確指出 要給每一個人「應得的」是什麼。人最需要的東西,是無法 用法律保證使他得到的。為了能活出最充實的生命,人需要 某些更切身、只能是以禮物賦予的東西:我們可以說,人是 靠那只有天主才能給予的愛而活,因為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和 模樣創造了人。物質上的東西當然是有用和必需的——況且 ,耶穌自己關心要把病人治好、餵飽跟隨祂的群眾,而且又 譴責莫不關心的態度──在今天依然存在,使數百萬人由於 缺少食物、水和醫藥而喪失性命,但「分配」正義並不把人 類「應得的」都全部歸還。其實人需要天主,就像人需要食 糧一樣。聖奧斯定說:「正義這美德就是給與每一個人他所 應得的…,把人從真天主那裡移開,這就不是人的正義。」 (《天主之城》十九21)。

───不正義從何而來?───


聖史馬爾谷記述了下面這段耶穌說的話,這段話是安插在關
於潔淨及污穢的爭論中:「不是人從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汙穢人,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汙穢人……。凡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使人汙穢。因為從裡面,從人心裡出來的是些惡念」(谷七14-15、20-21)。除了當前有關「食物」的問題之外,我們還能從法利塞人的反應中察覺到在人的心中有一個誘惑常在:把邪惡的起源歸咎外在的原因。若仔細看,許多現代意識形態都有這樣的假設:既然不正義是「從外」而來的,為了要讓正義伸張,只要除去阻擋實行正義的外在原因就夠了。這樣的想法——耶穌勸告說——天真又短視。不義、邪惡的果實,並非完全出於外在的原因;它的根源還是在於人心——我們在人的心中找到一些病菌神奇地與「邪惡」共存。聖詠作者悲痛地承認說:「的確,我在罪惡中出生,我的母親在罪惡中懷孕了我」(詠五一7)。是的,人被一股強烈的力量影響,變得軟弱,使他與其別人共融的能力受到傷害。人有自由分享的本性,但在心中他卻察覺到一股奇特的重力,使他轉向自我,把自己奠定在他人之上和與他人對立:這就是自我主義,是原罪的結果。亞當和厄娃被撒殫的謊言所引誘,摘下了神祕的果子之後,就違背天主的命令,便以懷疑和競爭的態度取代了信任「愛」這原則;又以急不可待就強奪和一意孤行的行為取代了領受、接納以及滿懷信心等待「另一位」這原則 (參創三1-6),結果他們體驗到一種惶恐不安的感覺。人如何擺脫這股自私的力量才能敞開心來接受「愛」呢?

───正義與Sedaqah───


在以色列子民的智慧裡,我們看到的中心思想是「對天主的
信賴」——祂「由糞土中舉揚窮苦的人」(詠一一三7),以及「對鄰人的正義」兩者之間深深的連帶關係。希伯來語中表示義德的字是sedaqah,也充分表達了這一點。事實上,sedaqah一方面意味著完全接受以色列天主的旨意;另一方面則表示公平對待鄰人(參出廿12-20),尤其是窮人、異鄉人、孤兒、寡婦(參申十18-19)。但這兩種意義是有相連關係的,因為對以色列人來說,施捨給窮人,無非就是把自己欠天主的歸還給天主──天主憐憫了祂子民的卑賤困苦。梅瑟渡過紅海以後,在西奈山上接受刻上十誡的石版,並非出於偶然。在聽從法律之前,先要信賴天主──是天主先「聽見祂百姓的哀號」,因此「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參出三8)。天主專心聆聽窮困人的呼聲,也要求人聽祂的話:祂要求要以正義對待窮人(參德四4-5、8-9)、異鄉人(參出廿二20)、奴隸(參申十五12-18)。為了實行正義,就必須要脫離「妄自尊大」的錯誤觀念、必須脫離根深柢固的封閉狀態──不義的起源。換句話說,必須要有一個「出谷紀」,比天主在梅瑟身上所完成的更要徹底、一個心的解放,而這不是單靠法律的句子就可實現的。那麼,人究竟有沒有希望獲得正義呢?

───基督——天主的正義───


基督信仰的宣講,明確地回應人對正義的渴望,正如聖保祿
在羅馬人書中所肯定的:「但是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天主的正義,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為信仰他的人作贖罪祭的」(三21-25)。


那麼,基督的正義是什麼呢?首先,那是來自恩寵的正義—
—不是人類彌補、治療自己和别人。基督以自己的血為我們贖罪,這事實表示,不是人的犧牲把人從罪過的枷鎖中解救出來,而是天主以愛所作的行動。天主自我開放到極點,甚至替人承擔了該報應在人身上的「詛咒」,為的是要使人得到該屬於天主的「祝福」(參迦三13-14)。然而,這會立刻使人發出異議:義人為罪人而死,罪人卻因為義人的死亡而得到祝福,這樣,正義又何在呢?這不正表示每個人所得到的,與他「應得的」正好相反嗎?事實上,天主的正義與人的正義該有多麼大的差異,在這裡就顯露出來。天主以祂的兒子作為贖罪的代價,這代價實在是太高了。人面對十字架的正義,或許會憤憤不平,因為這清楚表示人不能自給自足,卻需要「另一位」,才能充分自我實現。皈依基督、相信福音的意義莫非是:脫離自滿自足的錯誤想法,並且發現和接受自己的匱缺——缺乏其他人和天主,缺乏天主的寬恕及祂的友誼。


我們因此就了解到,信仰根本不是一種天生自然的、舒適方
便的、顯而易見的事實,而是必須要謙卑承認我需要「另一位」把我從「自我」中解救出來,不求回報地給我「應得的」。這明顯是特別在和好聖事及聖體聖事中所舉行的。我們藉著基督的救恩才能進入「最浩大的」正義,就是那愛的正義(參羅十三8-10)——在這種的正義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覺得自己更像是債務人,而非債權人,因為我們得到的遠遠超過我們所期待的。


基督信徒一有了這樣的經驗,就作貢獻去創造正義的社會,
在這樣社會裡,人們都能按照大家應有的尊嚴得到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在這樣的社會裡,愛使正義伸張。


親愛的弟兄姊妹,四旬期的高峰為逾越節三日慶典,今年的
三日慶典,我們也要慶祝讚頌天主的正義——即愛德、恩賜、救恩的圓滿實現。願這段補贖的時期能成為每一位基督信徒真心悔改、熱切認識基督奧祕的時期。基督來到,是為實現一切的正義。我滿懷愛情,誠摯地賦予各位我宗座的降福

2009年10月30日發自梵蒂岡
本篤十六世

——————————————————-
沒想到引起熱烈的討論!!

Michael Tan

不只Hans Kung, 他也對解放神學陣營做出了一些不義之事…是不該因人廢言,文告是寫得不錯,但我個人還是不欣賞這位教宗...有趣的是,羅三21-22不正是啟發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經文之一嗎?而本篤十六世也恰好是自宗教改革以來的第一位德裔教宗,挺耐人尋味的…

Terry Chan

我不禁要對現任教宗的這篇文告說:「阿門。阿門。」如果連我們這代華人五旬宗人都能夠這麼認同教宗這個正義觀點。那麼,其實我們與天主教的分歧實在不應該很大。其實我們已經不像以往的人所稱我們般,那麼靈性內向了。
星期二 15:21 · 檢舉
Michael Tan

不過,二十世紀的羅馬教廷信理部(即過去的宗教裁判所)比起中世紀已不可同日而語,不當以古論今;但這位教宗在天主教內做過一些不義的整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看了這篇文告,或許,信理部部長對他已是遙遠的過去;也或許他已真心對上帝懺悔(但若他能為他過去的錯誤公開道歉當然更好,如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伊斯蘭與猶太教群體公開道歉)…還是不該因人廢言,他的功過可待公斷,但唯獨上帝能夠審判,因為唯有上帝才有完全的公義,不是嗎?

Enlin Huang

其實這篇文章很符合拉辛格過去的神學觀點,其中流露的「正義」和人不能自救的觀點,還是非常基督教中心主義,這跟當年他在宗教裁判所打壓解放神學的一貫論調完全相同。拉辛格這種梵二的神學家說起社會正義(Catholic social teaching)是很順口的,但是背後的主題仍然免不了是不寬容的把基督教的正義強加在所有的社會之上… 這就是他和 Hans Kung 之間的差距阿!

Michael Tan

在下不才,請教Enlin兄一些問題:文中提及“在以色列子民的智慧裡,我們看到的中心思想是「對天主的信賴」——祂「由糞土中舉揚窮苦的人」(詠一一三7),以及「對鄰人的正義」兩者之間深深的連帶關係。希伯來語中表示義德的字是sedaqah,也充分表達了這一點。事實上,sedaqah一方面意味著完全接受以色列天主的旨意;另一方面則表示公平對待鄰人(參出廿12-20),尤其是窮人、異鄉人、孤兒、寡婦(參申十18-19)。...天主專心聆聽窮困人的呼聲,也要求人聽祂的話:祂要求要以正義對待窮人(參德四4-5、8-9)、異鄉人(參出廿二20)、奴隸(參申十五12-18)。…”的這一整段文字,在下看來,已離解放神學的理念不遠矣,也有別於過去的拉辛格(至少這篇文告的思想是如此,不論其是真心或假意)。再者,解放神學就主張“人能自救”嗎?它就不是基督教中心主義嗎?更何況Hans Kung不也是梵二的神學家嗎?拉辛格反而後來參與了反梵二的保守勢力復辟,比起Kung,他還算不上是道地的梵二派…

Michael Tan

在此文中所提及的基督教的正義概念,有哪一點不是普世價值呢(在下若在閱讀與理解上有所疏漏,還望兄不吝指點)?或許就只有“人不能自救,唯獨因信基督而得到上帝的義”這個概念吧。但這正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信念,不是嗎?如果基督教會宣揚這信念就得蒙上“不寬容的把基督教的正義強加在所有的社會之上”的罪名,那猶太教宣揚“唯獨信奉耶和華,遵行希伯來聖經(或許還要加上Talmud)的律法與誡命才有真正的正義”,以及伊斯蘭教宣揚“唯獨信奉阿拉,遵行可蘭經的律法與誡命才有真正的正義”,是否也是不寬容?而要所有宗教只在某個共同的倫理價值(如golden rule: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礎上進行齊頭式的對話,卻要各宗教放棄其獨特的核心正義價值,這不也是另一種不寬容?這正是Hans Kung全球倫理的困境。
在下無意為教宗辯解,更無意與兄爭論,只是就兄所言提出些許拙見,敬請指教。

Enlin Huang

我認為:
1. 天主教的社會教導一直以來都是以窮人為導向,這根有沒有梵二、有沒有解放神學無關。解放神學最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在於強調形而下的貧窮的和壓迫。而拉辛格一貫的反應就是:a. 聖經上的窮人不是侷限在物質上的窮人身上(忽略解放神學的目的)、b. 救贖 靠的是神的恩典,而非人為的抗爭(模糊焦點)

沒錯,拉辛格講的都是基督教教義中的重點,就是因為他拿著教義、愛的名義給解放神學打槍,才是真正讓人不爽的地方。一邊喊著要愛窮人、受壓迫的人,一邊玩弄著神學上的矛盾告訴大家,救贖不是出於人意,要大家建立「基督教」的正義社會,對照他就任之後的那些行為,他究竟是站在神學蹺蹺板上的哪一邊呢?司馬昭之心阿….:P
⋯⋯ 繼續閱讀
2. 全球倫理的困境並不能合理化、合法化任何「唯獨」的申言。也許我們會有不同於齊頭式平等的解決方法,但「目前無解」並不能代表每個宗教「堅持自己的核心正義」就是正確的。我也接受,這種「唯獨」很激動人心,是宗教情感的來源。但當你是一個宗教的領袖、神學家時,這種「唯獨」申言就更不應該從你的嘴巴裡面隨便講出來。這根政治人物不能玩弄民粹的道理是一樣的。

3. 我覺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天主教所謂的社會正義,包含了許多為人詬病的教義(禁止墮胎、禁止使用保險套等等),當然,這些都有討論的空間,但是當宗教人物在講正義的時候,不能一頭熱的就同意他所說的「正義」。起碼應該問問,是「誰的正義」。就拉辛格而言,我完全無法苟同他所謂的正義…


Michael Tan

在下其實也對拉辛格過去對解放神學的種種不義之舉深感厭惡,所以仍對他有所保留,也認同你對他的批判。但解放神學的也不會認為救贖只靠人為的抗爭就能解決,他們針對的是結構性的不公義問題,是信仰實踐的面向。對於全球倫理,在下只是質疑,一但有解之後,不論何解(即便非齊頭式之解),會不會又變成另一種不寬容的“唯獨”?而且還以看似多元寬容的外表來包裝(在下個人認為,John Hick就是如此),那麼這就跟拉辛格虛偽的兩面手法如出一轍了,建構全球倫理者不也應三思?堅持“唯獨”並不必然等於玩弄民粹(從耶穌到保羅,哪個得好死的?哪個不是死於民粹?),也不必然就是不寬容(現在已不是中世紀了)。的確,拉辛格所謂的“正義”,是基督教的正義,但他這篇文告所言,除了唯獨基督之外,有哪一個正義概念有違普世價值(如果照你的標準,也不應輕易苟同所謂的“普世價值”,也該先問問那是“誰的價值”)?真的有必要因人廢言到“完全”不苟同的地步?

Enlin Huang

1. 我說的是

1. 我說的是,
a. 這是基督教中心的正義
b. 就算你拿全球倫理的矛盾,也不能開脫「基督教中心的正義」的指控⋯⋯ 繼續閱讀

我們還可以再繼續:

c. 就算你質疑多元的假象,質疑齊頭式平等的全球倫理,還是不能開脫原先的指控
d. 就算你想證明「唯獨」也沒什麼不好,你還是不能否認 a

不管是 b 還是 c, d ,都不會讓一個基督教中心的正義變成「正義」。所以,我沒有(也不需要)主張任何一個普世價值或全球倫理下的「正義」,就可以主張 a 命題成立。

你的質疑其實是在乞題。

2. 我沒有從拉辛格過去的行為來批判這篇文章。我說的是,拉辛格的這篇文章跟他過去的行為一樣,都是在玩弄神學上的矛盾。

我不需要認識拉辛格,光看這篇文章就可以找出很多問題了。雖然口裡喊著要愛窮人,建立正義的社會,但事實上,他不但合理化社會上的不公義,把他美化成「天主的正義與人的正義」的差別,還把其他信仰的他者定義成驕傲的「自滿自足的錯誤想法」。

一個正義的社會是善沒善報,惡沒惡報的「天主的正義」嗎?是所有的人都要對天主,對自己的命運奴顏敝膝,承認自己需要被救贖嗎?這裡面哪一點有資格被當成普世價值了?

而且不要忘了,這兩點一直是拉辛格過去攻擊解放神學的一貫論調。這羊頭下面賣的狗肉究竟是解放神學還是打解放神學一槍?

解放神學可不是唯一高喊要愛窮人、愛鄰舍、建立正義社會的神學呢….. 不是所有這麼喊的都是解放神學阿 😛

3. 你可以說,「愛窮人」這個觀念本質上沒錯,你也可以說「不管拉辛格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我都支持他提到的『愛窮人』的觀念」。但這叫做「斷章取義」。如果我們只能用這種方法來避免拉辛格的文章被「完全不能苟同」,那就不需要討論了。

Terry Chan

可能是小弟水準低,但請問諸君,他作為天主教的最高領袖,向天主教會內的信徒講一個「基督教中心的正義」有甚麼問題呢?文告的預期讀者不是天主教徒嗎?

Michael Tan

1. 我從未想否認這是基督教中心的正義,也完全沒想要對這指控做任何的開脫。我只想指出,全球倫理的矛盾,可能恰好跟你所指控的“基督教中心的正義”之惡如出一撤:成為一種不寬容的“唯獨”,這是你始終未正視的問題。保羅早就說過了,基督教的正義是一個猶太人和希臘人(肯定還有華人)按其本性都不接受的“醜聞”、“羞恥”和“愚蠢”。但即便如此,基督教的正義就必然是不義嗎?當你說出“不管是 b 還是 c, d ,都不會讓一個基督教中心的正義變成「正義」”這句話時,你心中已有一個“絕對的正義”,以此為標準做出定奪。我想問的是,那是“誰的正義”?那會不會也是一種“唯獨”?
2⋯⋯ 繼續閱讀. 我對解放神學的認同遠勝於拉辛格,所以才會控訴他對解放神學的整肅是不義的。我也認同不能只求諸內在的義,批判社會結構性之惡並以行動加以革除同樣重要。但解放神學也不會天真到認為“為了要讓正義伸張,只要除去阻擋實行正義的外在原因就夠了”,而且與其說解放神學受馬克思啟蒙,我倒認為它還是一種“效法基督”,還是一種基督教中心的正義,所以它就也是一種“醜聞”、“羞恥”和“愚蠢”:“唯獨”與低賤的窮苦弱者站在一起,對抗牢不可破的全球化資本帝國主義的龐大利益體系(還包含了位高權重的教會高層),無異膛臂擋車,自取其辱,愚蠢至極,不是嗎?但這樣的“唯獨”不正是解放神學令我們欽佩之處?
在下實在不明白,怎會從此文中對“天主的正義”的論述得出“善沒善報,惡沒惡報”的想法?再次強調,任何以“天主的正義”合理化社會上的不公義,都是在下堅決反對的。沒錯,“承認自己需要被救贖”不會是普世價值,無須非基督徒定奪,耶穌早就說過了。所以在下先前才說“除了唯獨基督之外”。但“承認自己需要被救贖”就必然是“對天主,對自己的命運奴顏敝膝”嗎?一個生病的人去看醫生,難道也是“對自己的命運奴顏敝膝”嗎?
3. 你當然可以說,拉辛格在玩弄神學上的矛盾,在掛羊頭賣狗肉,在下也不否認這樣的可能性。耶穌曾經說過,那些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的教導,要留心去學,但是不要效法他們的虛假。若你還是完全無法苟同,那當然是你的自由,但這仍是“因人廢言”,而且這樣對拉辛格的憎恨情緒,很可能讓人失去正確/正當地批判拉辛格所應有的清醒理性。

Terry Chan

“承認自己需要被救贖”不會是普世價值

真的嗎?「救贖」在一個世俗化的社會裡,看來是未被「解魅」,帶有強烈的「神性」味道。但有趣的地方,就是在人類所有思想系統中,其實都隱藏著「需要救贖」的潛台詞。這可能是出於人對自身實存的可疑性。例如,不同的宗教思想,都會提供不同的「救贖」方案。就算在各種世俗化的思想中,人也在面對怎樣所謂「得救」的問題上,尋找出路。只是在世俗化的思想中不會用「救贖」這類字眼吧。但渴望「救贖」似乎都潛藏在我們各人的內心之中,因此它是普世的。

而且人承認自己需要「救贖」不一定就是對自己的命運奴顏敝膝,反而可能是對自身實存的限制性有個更深刻的了解,因而不會淪落為一種不明世理的天真。


Michael Tan

precisely, 或許應該說“承認自己需要唯獨透過認信基督而被救贖”不會是普世價值…即便不是又如何?
Terry Chan

其實在具多元性的後現代世界中,有那種思想可宣告自己是唯獨的呢?但如果「渴望救贖」是潛藏在人的實存之中,那麼引發出的問題,可能就是那種思想在滿足「渴望救贖」的實存現況上能給予人滿意的解答?

以玩遊戲作比喻:我們在玩不同的遊戲,它們都會有不同的玩法和遊戲目標。但對於玩家來說,那個遊戲最具意義?(那種宗教或非宗教的思想,最能給予玩家去滿足其實存現況的需求?)基督教信仰可能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它也應該是個有力的答案。

Enlin Huang

1. 當我說 “不管是 b 還是 c, d ,都不會讓一個基督教中心的正義變成「正義」” 時,我心中並不需要一個「絕對正義」的概念。b,c 都是大前提,前提不能拿來證明結論。d 是為 a 的合法性辯護的,是建立在 a 上面,所以他也不能否認自己的前提 a

2. 效法基督是中世紀以來就有的概念,不管是解放神學還是拉辛格,都會支持這種說法。基督教是「醜聞」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發明,不管是拉辛格還是解放神學都可以拿這個標榜在自己身上。拉辛格大可以說,基督教是「唯獨」對抗現代化風潮,拒絕現代性的誘惑,把唯獨基督的「醜聞」(福音)傳到天下。他一樣也可以用同樣的標語來合法化自己的行為。而所謂跟窮人站在一起,這個早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天主教的社會教導就已經提出來了。

簡單說,那些你被你當成解放神學的特點的論點,本來就是雙方都認同的神學基礎。當拉辛格提出來的時候,不代表他就支持/同情解放神學。⋯⋯ 繼續閱讀

教會當局跟解放神學之間最根深蒂固的衝突是傳統恩寵和救贖的關係。當然,現代的基督教神學很少會有人主張絕對的恩寵(Passivism),也很少會有人主張絕對的自力救濟。解放神學不會蠢到只偏重其中一種,拉辛格當然也不會。

你一直跟我強調「但解放神學也不會天真到認為“為了要讓正義伸張,只要除去阻擋實行正義的外在原因就夠了”」做什麼?這些我本來就知道了… so what?

3. 所有的基督教神學幾乎都強調要有鄰舍愛,要效法基督,要照顧窮人,這些都不是解放神學獨創的,就算是十字軍修會,也一樣喊著要照顧窮人,要愛鄰舍。

當然,如果一看到照顧窮人、建立正義社會就眼睛發亮,覺得這種化竟然從拉辛格口中出來,真不可思議,然後進一步認為不能因人廢言,那我只能告訴你,所有中世紀以來基督教的神學家幾乎都是這種調調,連續看個一兩百篇對這些標語就免疫了….

也許到時候你才能理解我到底在批評拉辛格什麼…

Michael Tan

1. 你始終未能(或是不願)理解我已再三強調的論點:我從未否認a⋯⋯ 繼續閱讀,b與c亦非我意,所以不成立,d當然也就瓦解了。我倒想說的是,即便你指控基督教中心的正義是一種“唯獨”(我完全認同它是一種“唯獨”),你也無法證明存在一種不是“唯獨”的正義。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你批判基督教中心的正義不是「正義」時,竟然心中沒有一個正義的標準,那這論斷要如何做出?到底是真的沒有還是你不願承認?當你大義凜然地說基督教的正義不該強加在所有社會上(耶穌基督都未曾將上帝的義“強加”在任何人或群體上)的時候,難道你沒有將你的“唯獨”的正義強加在對基督教的批判上?我的質疑始終不是乞題,只是你從未真正理解與正視,卻用不成立的邏輯推論迴避。
2. 你乾脆說效法基督是貫穿整個基督教歷史的信仰實踐好了,我寫這四個字,你就這麼簡單地照字面解讀嗎?那為何讀拉辛格的文告時可以做出這麼多超出字面的望文生義?我的重點是,解放神學還是一種基督教中心的正義。我會不知道拉辛格與解放神學之間的差異嗎?我也不會天真地因為兩者都是基督教中心的正義,就無知地當兩者之間的調解者,甚或將兩者混同,更不會輕意認定他支持/同情解放神學。跟窮人站在一起,不用到十九世紀,十二世紀的方濟就做過了。我說解放神學不會只除去阻擋實行正義的外在原因,就是要告訴你它也承認人類需要唯獨透過認信基督而被救贖,而追求社會正義的“正確實踐”(orthopraxis)正是效法基督而來的,對社會正義的訴求與內心對基督的信仰脫離不了關係(“對天主,對自己的命運奴顏敝膝”的人,竟然會勇於起身對抗社會的不公不義!)。沒有內在的救贖,阻擋實行正義的外在原因被革命革掉了之後,就能實現“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義社會了嗎?有哪個革命成功的共產國家實現了?現在你理解我在說什麼了嗎?
3. 不僅所有中世紀以來基督教的神學家幾乎都講照顧窮人、建立正義社會,從有基督教以來就有人講了,這些我也早就知道了… so what? 如果你以為我是因為難得見到拉辛格口中能說出這些話,感到不可思議,所以才覺得不該因人廢言,那麼你應該再把我先前的回應文好好地仔細再讀一遍,也許到時候你才能理解為何我不認為拉辛格一無可取…(當然我也知道,你不會/不願/不屑再讀一遍,it’s up to u though…我不想在先秦的版上繼續延燒這討論了,佔了別人的空間總是不太好,所以如果你對我還有任何意見,請寫信給我再繼續討論。)
Enlin Huang

1. 雖然我不知道粉紅透明獨角獸究竟是誰麼東西,但我至少知道,你不是粉紅透明獨角獸。雖然我不知道上帝究竟是什麼東西,但我至少知道我不是上帝。

整個 negative theology 都建立在一個不知道某個超越對象,卻可以不斷否定不正確描述的邏輯上,要否定某個既有的「正義」不是普世(絕對)的正義,很難嗎?

2. 當你強調內在的解放時,你又回到原始的鴉片問題。然後當你強調外在實踐也同樣重要的時候,對方又會(像你一樣)攻擊你外在的解放不是真正的解放,等你提到內在解放,問題又回到鴉片…⋯⋯ 繼續閱讀

當我告訴你,拉辛格就是站在這個神學蹺蹺板上玩弄解放神學,模糊焦點,他的這篇文告跟過去的邏輯沒什麼兩樣的時候,你一直跟我強調什麼內在救贖做什麼?你那些內在救贖的結論我早就知道,那又怎樣?同樣的套套邏輯多跑一圈而已阿 XD~

現在你理解我在說什麼了嗎?

3. 我對你沒什麼意見,我只是對三番兩次出現的「因人廢言」的人格攻擊有意見而已…

楊卓恆

大家討論的這麼熱鬧,反而樓主沒有說什麼話~真是有趣。
但既然採用negative theology 的論點,就不得不說你的論點跟否定神學被質疑的困境一模一樣,再怎樣的否定最終都是一種肯定!建立出一種[唯獨],你越想辯解反倒越說明了自己的立場與自己論點的[唯獨]。

所以福柯認知到這個問題,談瘋狂,卻要拐彎抹角的試圖從瘋狂史來談,但始終無法逃開德希達評論他的問題。

連福柯清楚明白否定神學終究還是一種肯定,巴塔耶也試圖繞過否定神學的困境。你卻引以自豪的拿出來說:[

整個 negative theology 都建立在一個不知道某個超越對象,卻可以不斷否定不正確描述的邏輯上,要否定某個既有的「正義」不是普世(絕對)的正義,很難嗎?

我只能說……我覺得很難耶!! 因為否定神學恰好做不到你說的那種 [可以不斷否定不正確描述的邏輯]

也說明…..你普世價ˊ值論述的[超越性]基調只是建立在始終超越不了的[否定神學]上罷了!!

Michael Tan 講的真的很清楚!

拉辛格有他的 唯獨 基督教中心正義觀!!
那是他的唯獨….

我個人也有我 唯獨 基督教中心正義觀!!
恰好貼近於解放神學!所以我不認同他!!
但我敢大方承認那是 我的 唯獨 基督教中心正義觀!!

而不是躲在 不知道哪裡建構出來的,又有多少人認同,反而更像學術象牙塔的 [普世價值]後面~
我只能說[普世價值] ….捨麼鬼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