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爸媽到金門、廈門去玩,剛好好朋友先秦五月也參加了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也在他FACEBOOK上發起了依些討論,我自己有感而發的隨寫。
我之前到廈門去,也是到附近的鄉鎮,熟悉的建築、熟悉的語言、唯一的差別,就是少了金頭髮,嚼檳榔,夾腳拖、小50、八家將的台味。
台灣文化的根真正的差別,我倒是覺得是在語言的文學性工作,這點[台]語文學確實有它的深度與文化性。當然也有可能是唯一的差別吧! 但這個文學的差異卻又與日本文化有者密切的關聯,[台]語的發展開始走出閩南語系的空間,我覺得有[台語],就像我不否認有[美語]。但那個語言系譜的發展卻帶來民族性的一種感動。
可以很政治的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很民族的看這個問題!!
但根本問題是…..台/閩南語 根本上我就覺得不是我自己的母語…..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文化的霸菱..教育的改造,我不是台灣人
但在廈門聽到 閩南語,不可否認的讓我自然的覺得 「很親切」—家的感覺!
我根本不熟練的 台/閩南 卻讓我 「很親切」—家的感覺!
但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的 「中」文 反倒沒有那麼濃厚的 家的感覺~
只有 濃厚的 華人文化感……
我開始越來越不瞭解 「根」是建立在語言上嗎?
還是在哪裡呢?
我只知道,台北的煙硝味、電視上的搞笑綜藝節目、熟悉的風景、我愛的人們、藍色的夾角拖、好吃的時務、漂亮的妹妹….怎麼看怎麼親切~
這就是我家!我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