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很長很長時間以來,一說到”永別,列維納斯”,我就深感恐懼。
這是德希達在向恩師列維納斯道永別的第一句話。
「我就沈感恐懼」
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恐懼說出這句話「永別了」…..
“永別了,麥克克萊頓”
回憶起來從國中開始自己就迷上麥克的作品,當然那觸動我第一根神經的
就是赫赫有名的侏儸紀公園電影的吸引力。
一部你難以歸類的小說,有者科學的可能性,卻又那麼貼近現實。
還記得在讀的時候,腦海中隨者劇情出現的每一個電影畫面。
情緒跟者緊湊的劇情起起伏伏,彷彿迅猛龍就在身旁。
這部電影的內容也帶動了一陣恐龍瘋!!
各博物館的恐龍展、電玩的題材都絡繹不絕的出現。
就是這部小說!我成為了「麥克迷」
還記得國中出國到瓜地馬拉,帶了三本書!
全部都是「麥克」的書!雖然重的要死!
但他們成功的將無趣的飛行及轉機等候時間
變得有趣多的。
我最愛的座右銘是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這句話就是來自於「侏儸紀公園」裡的尾章!
更別提啟發我日後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我專科念的是森林科,後來研究所讀的是宗教研究所,對於生命我一直有種深刻的感動!
這也是麥克小說吸引人的地方!
當然不得不提在next 的導言當中,前教育部長曾至朗的故事
曾至朗談論到他在「科學研究的自由與責任」委員會發生的故事
http://www.ylib.com/hotsale/next/#topic03
「我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手拿著主席的NEXT,另一隻手像魔術師一樣伸入袋中,口中念念有詞,接著戲劇性的宣佈:「嗒!嗒!」我手上多了一本NEXT!大家都笑了!因為有其他四位委員也同時從包包裡掏出NEXT來。會議主席是瑞典烏普沙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的前任校長,趕快要這一群大孩子安靜下來,然後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大家會不約而同認為克萊頓的NEXT和我們要規劃的里斯本會議有關?
因為主席一直把眼光對著我,我將手中兩本一模一樣的書收攏,一本正經的說出我的感想:「克萊頓一系列的小說,都一再暗示科技進展的兩面刃(Dual- Use),它一方面一再提升生活的品質,改變了文明的風貌,例如科技使我們的世界變小了,使我們的壽命變長了,生活更方便也更多樣了,對自然災害的預測與防治也更加強了,這些都展示了科學研究所帶來的新知識與新技術是可以造福人類社會的。但另一方面,最前沿的知識其實是很脆弱的,本身的不穩定性是必然的,而新知的前面就是『未知』,往前走一步可能大好,也可能大壞,但沒有一位科學家會因此而不往前跨出那一步!更值得思索的是,新科學知識在應用面所帶來的福祉常常是片面的,而可怕的是在應用的過程上,對自然環境,對社會文化,對人體本身,以及對資源永續的負面影響,都經常因為商業利益考量而有意的被忽略了。 」
看來麥克迷還真是無處不再!
如果小說只是虛幻!那麼你得不到太多人的認同!
唯有一種與切身經驗結合的故事!
才能帶你進入到書中!
這就是我愛他的最後原因!
但……..
「永別了」
「死亡,首先不是滅絕,不是非存在,或者虛無,而是”沒有回應”的倖存者的某種經驗」-德希達
麥叔,你的離去不是滅絕、不是非存在,那只是你無法再道出的一種新的經驗。
那是我能和你一同擁有的經驗,也抹除了我和你的最後一點距離。